第150章 云州之行(二)

    【】   雪中,官道

    路旁便是飞腾军今夜的营寨,李曜却一袭戎装,立于道旁他身边同样肃立不动地站着一高一矮两人左边是如他影子一般常年随行身畔的甲旅旅帅朱八戒,右边是他的弟子,年仅十岁出头的冯道

    李曜的冷锻兜鍪上,早已覆了一层积雪,但直到看见县城城门之处出现一行骑兵护卫着十几辆马车出来,这才微微动了动身子

    “可道,冷吗?”

    冯道下意识吸了吸鼻子,摇头道:“学生不冷”

    李曜看了看他冻得通红的小脸,笑了笑,又问:“真的不冷?”

    冯道尴尬起来,支吾道:“还,还顶得住”

    李曜哈哈一笑,拍了拍他帽子上和肩上的雪,道:“你的身体,底子并不差,不过还是过于文弱,这不符合君子之道,需要打熬”

    冯道奇道:“身体文弱也不符合君子之道?”

    李曜点头,正色道:“君子六艺,如今读书人还剩了几艺?学六艺,须得知道先贤为何提出要学这六艺,而后按此原则,来磨砺自己书、不必多言,就说射先贤为何强调学射呢?有人以为君子不与人争,是以无须学那些打打杀杀的手段,此言谬矣你可以不争,但你不能肯定世上人人如你一般,君子学射,学的不仅是防身手段,还是锻炼身体的法门正如前番某与你所言,君子与否,在于其是否有为国为民谋利,但倘使一个人自诩君子,却整日里病怏怏的,什么事都做不得,这君子……还有意义吗?当然,这只是说锻炼身体的必要,倒不是说,有人天生体弱,我等也要求他如常人一般,那就是强人所难,非是君子之道了”

    所谓君子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李曜一直认为,如果儒家时代的中国依然真正强调并做到严格要求君子六艺,那么中国古代的历史必将加辉煌,因为君子六艺与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是何其相似

    先说礼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在古代中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六艺中的礼并不仅是礼仪、礼节那么简单,在礼中蕴含了国家政治,征战外交,生老病死,各种情感以及无数的生活细节是以将礼排在第一位,是无可非议的

    其次是乐谈到古代中国,人们往往称“礼乐文明”古代中国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除了作为陶冶人们情操的艺术之外,它还承担着加复杂的责任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礼法社会,音乐成了调和感情的重要纽带,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换到现在社会,乐,代表娱乐产业——当然,是积极向上而不是庸俗流毒的那种

    再次,便是射古代君子,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文弱书生为了应付治理国家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文武双全是对他们最起码的要求六艺中的射箭,便是古代君子重要的“敲门砖”之一可惜后来的儒家逐渐陷入畸形,射,也成了随口一提,基本无人关注了

    接下来是御先秦时代也是一个离不开车的时代,驾车的技巧因此成了君子们的必修课六艺中的御,便教授给君子们从日常行驶到特技表演等诸多驾驶技巧那时候,一个驾车经验老到的驭手可以在很多场合派上大用场,小到上司的日常出行,大到国家的外交与战争后世的私家车越来越多,驾驶技术不也就成了必要的生活技能么?

    然后才是书恐怕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无法想象一群文盲治理国家?六艺中的书,也就是识字无可争议地成为基础课中的基础课古书中说六艺时提到的“六书”现在流传下来的“六书”指六种制造汉字的方法

    最后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是数六艺中的数同样是一门基础课,但它却蕴含着十分深沉的学问在古代中国,数学和阴阳风水等“迷信”活动一起,被归入术数类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就是要计算天体,推演历法

    综合以上六艺,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祖先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君权统治的极端化,从董仲舒罢辍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经过宋朝朱熹理学的无情阉割,人才的标准变成了“半本论语治天下”,遇到问题只会说子曰、手无缚鸡之力、不能计算、毫无执政能力的人,过分强调了“礼”,把其他技艺都被有意忽略了统治阶级需要的是服从的人,不需要有个人的思想百家争鸣的辉煌从此被淹灭了,或者被认为的断章取义的扭曲了

    而如果回过头去看,用六艺来和现代的人才标准相比,则会发现其实非常的吻合

    首先是“礼”和“乐”,就是道德规范和自身修养,这是做人的基本守则,也是首要规范,我们现在常说“做事先做人”,在古人的“礼”和“乐”里就包含了这层意思,所以做人的第一条就是遵守社会主流道德观,有修养

    其次是“射”和“御”,就是指要经常锻炼身体,要有强健的体魄有句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零李曜甚至一直希望后世的中国人多的继承祖先的尚武精神,恢复汉民族的血性

    再次是“书”和“数”,李曜觉得这才是指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当初李曜认真思考过君子六艺之后,便曾经心中感慨,在那个辉煌的年代,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后来因为一些一叶障目或者别有居心的人“改良”儒术,反而将这文明的光彩抹去无数,当真是天大的遗憾

    只是,那时的李曜,也只能感慨一二,直到如今……

    这时冯道恍然点了点头,道:“老师说得极是,今后学生必定勤加锻炼,打熬身子”

    李曜从思绪中清醒过来,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道:“某这里,有些修习法门,磨身练体甚是不错,待会儿用过晚饭,某来教你一些,你先打好根基”

    冯道连忙谢过

    这时那二十名甲旅牙兵已然护卫着十几车物资来到辕门之前,两位队正上前交令,齐齐抱拳道:“军使,酒食已到,各家掌柜也一并请来,请军使安排清点”

    看着在冷风中有些发抖的各家掌柜,李曜心里也知道,他们这发抖,只怕还不是冷的,而是吓的毕竟李克用麾下的兵,不论是沙陀兵还是汉兵,军纪都不是太妙虽然比起黄巢那种直接吃人肉要好了不知多少,但行军过处,也难免留下一些不好的事迹,什么明抢暗偷、调戏妇女、仗势欺人之类,总是少不了的

    就说今日自己来这县城外驻扎之时,县城的那位黄明府就带着乡绅们巴巴地跑来,说要送些敬献当被自己婉拒并表示大军今夜在城外扎营,不会进城之后,那群人是何等的惊讶?

    为何会是如此?不就是这年月的士兵谁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次战斗会不会死掉,所以要在死前多捞点好处么?也正因为这样,就连军官们也不敢管得太严,生怕闹出兵变来,一发不可收拾

    但李曜却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不仅提高士兵待遇,而且以身作则,吃喝用度与寻常士卒无异不说,每日演武场上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退场的,都必然是他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命令这是李曜带兵一贯坚持的原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李曜露出笑容,朝一众掌柜拱手道:“诸位掌柜,大冬天请诸位来军营结账,委实是某的不是,只是外出行军,若然领兵入城,难免有些不便,若是造成误会,是不美……诸位所运货物价值几许,某军中自有人与诸位讨论有一点诸位可以放心,就算价格谈不拢,诸位也大可以将这些货物原数拉回城里,某绝不留拦”

    李曜虽然一身戎装,冷下脸来的时候煞气隐然,但他长得俊雅,一笑起来,众家掌柜都觉得这位将军颇有些人畜无伤的亲和,不禁胆气足了不少,也不再瑟瑟发抖了其中有一人打量了李曜一眼,忽然眼前一亮,上前半步道:“敢问将军,可是李飞腾李军使当面?”(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东唐再续不错,请把《东唐再续》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东唐再续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