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柳烟痕带兵出征

    在那个风雨欲来的夜晚,太皓凝视着远方烽火连天的边界,心中波澜起伏,深感东方帝国的危机迫在眉睫。他得知突厥汗国大将军李婧率军猛烈攻打北方疆域,那犹如猛虎扑食般的攻势,令他深感忧虑。于是,他独坐灯下,思维如疾风骤雨般奔腾,最终灵光一闪,脑中孕育出一条既能解眼前困局,又能消除未来隐患的奇计。

    太皓深知,要想撼动寒月箫与柳烟痕这对祸乱朝纲的兄弟势力,就必须将他们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于是,他将自己的计策细致地传授给贴身侍女翠缕,嘱咐她秘密将此计传达给青鸾公主。

    这条计策的核心在于,让长襄女皇钦点柳烟痕担任征北大将军,领军抵御突厥的进攻。一来,柳烟痕远离都城,青鸾公主在朝中对付寒月箫便少了掣肘,更加得心应手;二来,战场之上风云变幻,生死悬于一线,一旦柳烟痕战死沙场,或者是太皓安排得当,借敌人之手除掉柳烟痕,那么寒月箫将失去左膀右臂,势力大减,从而为扳倒这股乱世之妖孽奠定了基础。

    青鸾公主在得知太皓的计策后,心中暗自佩服,她深知此计虽险,却有可能扭转乾坤。于是,她带着这份寄托着希望与危险的计策,走入了那繁复而深邃的宫廷斗争之中,力求在刀光剑影中为东方帝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长襄女皇在紫宸殿中,龙榻之上,凤眸微阖,脸庞虽因病痛而显得苍白,却依然掩盖不住那份帝王独有的威严与坚韧。她听取了青鸾公主的建言,心中似有千斤秤砣,权衡着江山社稷的安危与朝中权谋的博弈。终于,她深吸一口气,将目光投向殿堂中央,一字一句地宣布:“传朕旨意,即日起,封柳烟痕为征北大将军,领兵抗击突厥铁骑,捍卫我东方帝国之尊严!”

    此言一出,紫宸殿内一片寂静,唯有铜漏滴水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像是在记录着这个关键时刻的历史变迁。柳烟痕闻听女皇旨意,心头五味杂陈,他知道,接受这个任命,不仅仅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更是为了对抗太皓的潜在威胁。他没有犹豫,恭敬地踏上丹墀,双膝跪地,朝着龙榻的方向深深一叩,低沉有力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微臣柳烟痕,接旨谢恩,誓以热血与生命,保家卫国,不辱使命!”

    都童宰相望着青鸾公主坚定的神情,心中犹如巨石压顶,无法释怀。他眉头紧锁,面孔上镌刻着深深的忧虑,那愁容满面的样子仿佛在诉说着对柳烟痕出任征北大将军的强烈担忧。在都童宰相看来,柳烟痕虽在朝中颇有手腕,却是一个对兵法战术知之甚少的官员,若让他率军出征,无疑是将东方帝国的北方防线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一旦失利,那将会是连绵不断的败退,甚至是江山社稷的倾覆。

    在都童宰相与柳烟痕的身影消失在紫宸殿厚重的朱红木门外之后,殿内陷入了短暂的静谧。长襄女皇环顾四周,最后目光停留在青鸾公主身上,她那清瘦却坚韧的脸庞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与母性的慈祥,她轻声问道:“青鸾,你刚才提出的那个让朕封柳烟痕为征北大将军的建议,究竟是谁给出的策略?”

    青鸾公主站起身来,腰间的翠玉佩饰随着她的动作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她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与智慧的光芒,答道:“回禀母皇,那是女儿自己的主意。女儿认为,当下情势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以奇策应变。”

    长襄女皇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口气中蕴含着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她悠悠地说:“青鸾啊,近来每当我独自面对漫漫长夜,总会想起你的姨妈桑雅。你可知道,你姨妈在她豆蔻年华之际,最钟情的男子并不是少灵将军,而是太皓吗?”

    青鸾公主听闻此言,俏丽的脸庞上流露出惊讶之情,她轻声重复:“太皓?”

    长襄女皇微微点头,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哀愁:“正是太皓。当年,他与你姨妈同为十五岁的少年,太皓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救下了身处危难的桑雅,自此,你姨妈便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情愫。而你或许还不知道,当初意图对你姨妈下杀手的,正是你的亲生父亲。”

    青鸾公主听闻此言,花容失色,她紧咬贝齿,急切地追问:“怎么会是父亲?其中究竟有什么缘由?”

    长襄女皇目光中掠过一丝凄楚,娓娓道来:“只因那时,你姨妈无意间发现了你父亲密谋叛乱的秘密,于是,你父亲在恐惧与愤怒的驱使下,对她萌生了杀机。而这桩陈年旧事,却成为了推动太皓与你姨妈情感纠葛的重要转折点,但是后来他们终究没有在一起。”

    青鸾公主眼中闪烁着惊讶与好奇的光芒,她轻声道:“真是世事难料,没想到太皓大人与姨妈之间,竟还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

    长襄女皇微微一笑,眼中却透露出一丝深邃:“青鸾,你方才提到的那个策略,可是太皓告诉你的?”

    青鸾公主点头,恭敬道:“正是太皓大人。”

    长襄女皇目光如炬,仿佛能看穿一切虚妄:“青鸾,你是不是觉得朕宠幸寒月箫、柳烟痕二人,是因为朕被他们迷惑了?”

    青鸾公主闻言,脸色微变,她犹豫了一下,才低声道:“母皇,我……女儿只是担心您的安危。”

    长襄女皇轻叹一声,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青鸾,你可知朕这一生,从未真正得到过爱情?与你父亲分隔多年,那也称不上是爱。然而,到了老年,朕遇到了寒月箫、柳烟痕他们兄弟俩,这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爱的滋味。所以,朕不能轻易杀他们。”

    青鸾公主听着母亲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深知母亲的决定不易,也明白母亲心中的苦衷。她轻轻握住母亲的手,柔声道:“母皇,女儿不要什么江山,只希望您能够健健康康的。这东方帝国的江山,有您在,便是最好的。”

    长襄女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她轻轻拍了拍青鸾公主的手背,笑道:“青鸾,你是朕的骄傲。有你这样的女儿,朕此生足矣。”

    青鸾公主道:“母皇,可是事实是,朝中大臣已悉数由寒月箫、柳烟痕控制了啊。”

    长襄女皇听罢,微微颔首,她那历经沧桑的脸庞上,皱纹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她缓缓道:“青鸾,朕自然明白。朕之所以容忍寒月箫、柳烟痕兄弟两个,不只是因为感情,更是因为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暂时有助于稳固朝廷大局。但朕不会让他们越界,伤害到帝国的根本。”

    她顿了顿,那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绝:“朕要的是平衡,而不是毁灭。太皓的策略,朕明白其中深意,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削弱寒月箫、柳烟痕的势力,同时也能让朕看清他们的真实面目。朕答应你,只要他们敢做出危害国家和百姓的事情,朕绝不姑息。”

    青鸾公主听到这里,眼眶微微泛红,她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泪光闪烁,道:“母皇,您为帝国操劳一生,女儿愿陪伴在您身边,共同守护这片江山。请您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女儿都会竭尽所能,为您分忧解难。”

    长襄女皇看着青鸾公主,那疲倦却坚定的眼神中溢满了欣慰与感动,她轻轻抚摸着女儿的秀发,温和地道:“青鸾,有你这句话,朕便有了无尽的力量。记住,无论今后遇到何种艰难险阻,母皇始终会在背后支持你,我们一起守护这东方帝国,直到最后一刻。”

    青鸾公主深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她微微施礼,轻声道:“女儿明白母皇的苦心与抉择,定会遵循母皇教诲,慎行每一步。女儿先行告退,明日即刻安排柳烟痕出征事宜,同时也密切关注太皓大人那边的进展。”语毕,她转身迈出殿门,那曼妙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光影交错的长廊尽头,留下一道坚定而独立的背影。

    长襄女皇目送青鸾公主离去,那双明亮的凤眸中泛起一抹柔和而复杂的光泽,她轻轻地倚靠在龙榻之上,指尖轻抚着光滑的扶手,似乎在回忆着过去,又仿佛在预判着未来。殿内的金碧辉煌与她此刻的寂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犹如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化作了绕梁不去的琴音,低低回响在空旷的紫宸殿中。

    她遥想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如青鸾一般的果敢与激情,只是岁月的磨砺让她学会了权衡与忍耐。她清楚,每一位君王都有各自的无奈与苦楚,而她,作为一位女性君主,面临的挑战更是常人难以想象。但她深知,无论如何,她必须维护好这东方帝国的繁荣安定,哪怕要牺牲自己的情感与幸福,也要守护好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和百姓。

    寒月箫在得知柳烟痕即将领兵北上,成为征北大将军的那一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头炸裂开来,那瞬间的震撼令他几乎窒息。他眼眸中的狡黠与冷酷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罕见的焦虑与不安。他明白,这次的变动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而是牵扯到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棋局,而他与柳烟痕,都不过是别人手中随时可以弃置的棋子。

    他虽身为朝中权臣,手腕通天,但对于长襄女皇的决定,却如同面对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只能仰望其巍峨,无法撼动其基石。毕竟,女皇乃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一旦决定下达,纵是他有千般手段,万种计谋,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

    寒月箫背靠雕龙画凤的屏风,目光凝重地望向窗外夜色下的皇宫,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一片冰冷的苍白。他知道,此番柳烟痕出征,无疑让他们的计划多了无数变数,而太皓的身影,此刻也如同幽灵般在他心头萦绕不去,那冷静而又深不可测的眼神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紧紧捏住手中的茶盏,瓷质冰凉,指尖却渗出了涔涔冷汗。尽管他内心焦急如焚,却只能选择沉默接受,因为他深知,这看似平静的皇宫深处,正蕴藏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他自己,已然深陷其中,无法抽身。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暗流涌动中运筹帷幄,寻找那一线生机,以保护自己苦心经营的权势不受损害。

    次日,朝阳初升,霞光万道,照耀着千风城的朱红城墙和金碧辉煌的宫殿。雄壮的战鼓声破晓而出,响彻云霄,宣告着柳烟痕作为征北大将军正式出征的时刻已经到来。城门外,铁甲森森,旌旗猎猎,万马齐喑,只待一声令下,便要踏破山河,奔赴沙场。

    浩荡的大军汇聚成一道钢铁洪流,蓄势待发。柳烟痕身披银鳞宝甲,头戴紫金冠,腰悬青锋剑,骑乘一匹乌骓神骏,英姿勃发,气吞万里如虎。他的身后,万千将士刀枪如林,盔明甲亮,人人皆怀赤诚之心,誓死保家卫国,尽显英勇之志。

    朝中十余名重臣闻讯赶来送行,他们身着朝服,手执笏板,肃穆庄重。人群中,有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有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更有青年才俊的文武新秀。他们望着即将远行的柳烟痕,眼中既有殷切的期待,又有深深的忧虑与不舍。

    当柳烟痕策马缓缓前行,走过队列时,众大臣纷纷躬身施礼,口中低声祈祷,愿他凯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更是挥泪吟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分,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随着柳烟痕扬起手中的帅旗,号角声随之响起,整装待发的军队犹如巨龙苏醒,瞬时启动,大地为之震动。这一幕壮观景象,不仅见证了国家的威严与力量,更寄托了无数百姓对和平的期盼和对胜利的渴望。大军一路北上,直指边疆,开启了这场关乎国家命运与荣誉的征战之旅。(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猫界游侠传不错,请把《猫界游侠传》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猫界游侠传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