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走不掉的

    没有办法之下,叛军的统帅只得再次调集重甲步兵压制城门,以免对方关闭城门。

    又是数颗巨大的火球飞来,狠狠地砸在城外叛军队伍里,顿时将他们炸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该死的,快用弓弩手!”

    叛军指挥官忿怒地咆哮着,让弓弩手射箭。可惜叛军的弓弩手已经损失殆尽,根本没办法压制城门。

    叛军指挥官见状只得下达强行登陆的命令,试图先拿下城头,然后占据优势兵力反守为攻。于是,数以百计的贼寇从四面八方朝北门奔跑过来。

    城楼上传来箭矢破空之声,叛军中不时有人应声倒地。不过这些都是普通的流贼,并未携带什么重武器,所以即使受伤,依旧前仆后继,毫不畏惧。

    终于,叛军接触到城门,双方展开殊死搏斗,互相砍杀,惨叫声和哀嚎声交织在耳边。

    杨凌的长矛刺破敌人的胸膛,拔出时鲜血喷洒得满地都是。

    然后他又抽出腰间的佩剑,将面前的敌人斩首,顺便补上几剑。

    忽然,远方传来整齐有序的脚步声,叛军的阵营中也骚动起来。杨凌循声望去,赫然发现叛军的背后出现几支骑兵部队,正朝着敌人冲锋过去。

    叛军的指挥官脸色剧变,高喊道:“拦住敌人,保护王爷!”

    然后他拨转马头准备返回后面阻止叛军的援军。

    杨凌冷笑着说道:“你走不掉的!”

    话音刚落,叛军的阵形就被冲散,叛军的骑兵冲垮敌阵,开始疯狂砍杀周围的敌人。杨凌也加入战团,奋勇向前,手起刀落就干掉不少敌人。

    杨凌带领民兵在敌人中纵横驰骋,不断收割敌人的性命。

    叛军的指挥官见到情况不妙,拨转马头企图逃离北门。可是他刚刚扭转马头,就听到背后传来急切的吼声:“抓活的!”

    杨凌带领民夫追杀叛军指挥官,其他士兵则赶赴西门增援。叛军在付出不小代价后终于冲破城门,但是西门外却是早有埋伏,叛军的主力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很快陷入困境,最后全军覆灭。

    叛军的主力被歼,叛军群龙无首。

    由于没有足够的粮草供给,杨凌他们只好放弃北门和东门,带着剩余的五百多俘虏返回县城。

    杨凌带着五百多俘虏来到县衙内。这些俘虏都是杨家庄子附近的村民,年纪最小的才16岁,十几个人挤在狭窄的客厅里显得颇为拥挤。

    这时候,县丞和县尉匆忙赶来迎接。

    杨凌把那位姓吴名大牛的壮汉叫到身旁,问道:“你叫吴大牛?”

    吴大牛连忙抱拳答道:“启禀大帅,末将正是。”

    “好,以后你就跟着本大帅吧,暂时负责训练新兵。”杨凌拍着吴大牛的肩膀吩咐道。

    吴大牛眼睛闪亮,激动地答应道:“末将定当效忠大帅,肝脑涂地!”

    杨凌点点头,然后环视客厅内的众人。他沉吟片刻,问道:“谁愿意留在本府做事?”

    客厅内鸦雀无声。

    虽然他们大多是穷苦农民出生,但毕竟都有文化,哪能看不出这个新任大帅不好惹呢?因为没有人站出来,所以气氛显得非常尴尬。

    杨凌皱起眉头,说道:“怎么?莫非诸位不肯赏脸?”

    “大帅误会,我等并非不想帮助大帅,实在是不知如何表示衷心啊!”有人讪讪地解释道。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就算作同僚吧!”杨凌淡淡地说道。

    杨凌的话还真管用,原本不敢贸然表态的人纷纷开口称诺。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总体上看来都比较淳朴善良。

    随后,杨凌安排他们分配工作,负责修缮屋舍、种植庄稼;或者负责打理农田;负责采买食盐和药材。

    杨凌把各项工作都分派完成,然后召集各级将领商讨下步作战计划。

    杨凌先简单介绍清州的情况:“现在清州的局面基本稳定,本大帅决定先休养生息,然后再图谋夺取河间府。”

    众人纷纷赞成,唯独韩世忠迟疑地提醒道:“大帅,若是我们休养生息,那些流匪必然乘虚北上,恐怕我们难以抵挡啊!”

    杨凌摆摆手说道:“放心,流匪的目标在山阳,短期内他们绝不敢轻举妄动的。本大帅已经联络上太平军,他们愿意出兵协助我们防御。至于北上,本官自会想办法对付他们!”

    众人松口气,韩世忠接着担忧地说道:“只是流匪狡猾多端,大帅务必小心!”

    杨凌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流匪的确是个麻烦,咱们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吃亏。”

    韩世忠闻言微微颔首。

    杨凌想起北上之路漫漫,叹息道:“唉,这条路太艰险凶恶,稍有不慎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啊!”

    “大帅乃国之栋梁,自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若是因为流匪就退缩不前,那么天下英雄谁还能服气大帅?”韩世忠正容说道。

    其他将领纷纷点头,显然对杨凌的胆略和魄力极为佩服。

    杨凌欣慰地点点头,说道:“好,大伙儿就按照今日商量的结果,立刻行动起来吧。”

    “喏!”众人轰然应喏。

    众人各司其职,纷纷奔赴属于自己的岗位。杨凌也不闲着,亲率民兵巡查城池。

    杨凌从县衙后院翻墙进入县衙的仓库区域。这座仓库里存放着大量的粮食和物资,是守卫城池的根本。不过现在这批粮食被杨凌拿出来充作赈济灾民的粮食。

    除去粮食,还堆积着不少铜钱。

    看到堆积如山的铜钱,杨凌顿时兴奋起来。他立刻招呼民夫们搬运铜钱,把它们都装船,准备运往河间府。

    杨凌让民夫们先运送五千斤米去临沂城,再运五万斤白面和大米。

    接下来两天,大军陆续押运粮食往河间府运输,沿途设卡检查和盘查,避免被敌军劫掠。

    杨凌在北门布置的那些拒马,还有壕沟等障碍工程也被推倒,然后拆除,改造成城外的防线。这些工程耗费数月时间,花费不菲。不过杨凌认为值得。如果清州城丢失,那么河间府就是清河郡的首府,整个清河郡的百姓和军队都将聚集到河间府。到那时,杨凌攻占清河郡的希望就渺茫啦。因为那里将会成为杨凌的主场,杨凌将受到严密的防范,再想获得突袭成功,那就非常艰难。

    为什么杨凌要选择清河郡,这里是山阳郡和冀州交界的咽喉要道,又靠近黄河。如果流匪要进犯清河郡,就势必绕不开这里。杨凌就能利用黄河的阻隔,在这里构筑长城防线,阻击流匪的侵略。同时,黄河岸边还有大量屯驻的青壮,这是杨凌的底牌,也是保护自身的屏障。

    杨凌之所以选择攻打清河郡,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杨凌发现清河郡的土壤富含铁矿,因为这里曾是黄河水源的重要汇集地。杨凌在河间府和清河郡交界处建造长城,为将来修筑黄河水闸、引进黄河蓄水,甚至修建黄河码头奠定坚固的基础。同时,这里距离京师太远,杨凌可以毫无顾忌地征伐四方。

    杨凌对这些事务都很熟悉,他只花费两天时间便搞定所有工作。

    第三天傍晚时分,杨凌亲率部队押运粮草赶回清州城,然后在这里与清河郡的太平军进行会合。双方在清河郡的驿馆见面,相互寒暄。

    这是第二次见面,彼此间都比较熟稔。

    杨凌热情地拉着陈登的手说道:“子敬兄,你的伤痊愈啦?”

    “托大帅吉言,早就康复。这几年承蒙大帅关照,某才得以苟活至今,某感激涕零呐。”陈登恭敬地拱手施礼道。

    “子敬兄太谦逊啦!”杨凌笑呵呵地说道。

    “大帅,这里不是叙旧的地方,咱们换个地方慢慢聊。”陈登说道。

    杨凌点点头:“好,请子敬兄带路。”

    陈登在前边走,杨凌在后边带着部队紧跟着。杨凌暗忖:这位太平军统制倒是很干脆呀,丝毫不拖泥带水。

    很快,众人就来到清河郡的治所清州城中。

    清州位于清河郡西侧,依山傍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由于流寇猖獗的缘故,清州附近聚集着众多流民和山贼匪类。他们趁机抢劫杀戮,给清州附近的百姓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使得清州城变成人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城。

    清河郡太平军虽然竭尽全力镇压这些匪患,但收效却并不明显,仅能勉强维持住清河郡的平衡,无法彻底消灭这些祸害。

    不过太平军也没指望凭借武力完全镇压这些流寇,所以派遣清河郡最精锐的骑兵和弓箭手,组织起来在城外修建工事,并且配备有犀利的火炮。

    清州的守将是原江宁知府李东阳,这次随陈登过来迎接杨凌的,还有原江宁知府王廷臣以及原江宁参将林丹汗的弟弟林丹海。

    王廷臣和林丹海原是太平军的高级将领,这次奉命随陈登过来迎接杨凌。由于他们都是文官,所以不能陪杨凌出战。

    “末将拜见大帅,恭迎大帅凯旋归朝!”

    三人向杨凌抱拳行礼道。

    杨凌微笑地说道:“不必多礼。”

    杨凌仔细观察着清州的城防状况,发现城墙和城门外,都挖掘起纵横交错的壕堑和拒马,把进城通道堵得严严实实。城外则搭建起简陋的营寨,防止流寇从营寨冲锋。不过看得出太平军在城外的营寨规模并不算太大,显然是匆忙之间匆匆筑起的防御。

    看来清河郡的太平军在这种环境下守城,并不像自己预料的那么困难,至少能够支撑个十天八天的。

    杨凌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吩咐道:“传令下去,留下部分兵员看守俘虏,其余部队即刻投入战斗!”

    “诺!”众部曲齐声答道。

    “大帅,清州城内有数万流贼作乱,咱们的士卒未必抵挡得住。”林丹海提醒道。

    杨凌摆摆手道:“不妨事,我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清河郡有多少流贼,我心中有数。只要咱们稳扎稳打,绝对可以在半个月内解决清河郡的麻烦。”

    “末将遵命!”众部曲异口同声地应道。

    当天夜里,杨凌率领大军连夜出击,攻克清河郡南门,顺利控制南门外的大片荒野和农田。

    翌日凌晨,杨凌带着五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赶往南门。

    南门外,太平军营垒里炊烟袅袅,不时响起阵阵肉香。太平军士卒正围坐篝火取暖休息。

    杨凌策马来到南门城楼上,站在瞭望塔上眺望远处。

    南门城门洞内外灯光通明,城外的营寨中炊烟升腾,隐约听见兵甲碰撞的哗啦声和士卒训练的吼叫声。

    这些营寨都很简陋,栅栏、帐篷、壕沟和木板搭起来的篱笆,看上去就象乡村野外的破烂棚户。不过,这也从侧面证实太平军的实力确实不咋滴。

    杨凌转身问旁边的张世杰道:“世杰兄,你觉得怎么样?”

    张世杰捋着胡须沉吟道:“这些寨堡看似简陋,不过却极有章法,应该是专业的营寨。不过这些营寨防御性很差,如果遭遇到骑兵突袭或者步兵攻打,恐怕难以招架。”

    “哦?”杨凌眼睛眯起。

    这些营寨虽然粗糙,不过胜在掩体设计巧妙。特别是壕沟和壕坑,竟然采用圆形排列,可以让弓弩手和长矛手躲避箭矢,还能充分地封锁敌人进攻的路径。

    若非张世杰是名老将,杨凌肯定会认为他在危言耸听。

    杨凌又转向李东阳道:“李公,这些流贼的主力呢?”

    李东阳摇摇头道:“目前尚不清楚,据探子回报,昨晚这里只有两千多匪徒。”

    张世杰冷哼道:“两千多人就敢兴风作浪,胆子真肥,待末将率领轻装骑兵,拿下这些匪徒的大本营,看他们还如何嚣张。”

    杨凌摇摇头道:“世杰兄切勿鲁莽!”

    李东阳也劝道:“是啊,这些匪徒凶残狠毒,手段极为恶劣。倘若冒然出兵,被他们偷袭,恐怕会吃大亏。”

    杨凌想起清河郡的惨剧,心中不由得愤怒起来,厉声喝道:“这些家伙既然不愿束手就擒,那就不客气,传我将令,立刻派出侦骑探查敌情。若发现匪首,格杀勿论,凡反抗者格杀勿论!”(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不错,请把《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