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该灭西夏了

    大宋庆历八年七月,在巡视了三个月黄河,视察了沿岸各地情况之后,赵骏回到了大宋首都开封府汴梁城。

    此时天下风云际会,东亚地区的格局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最强大的辽国接近分崩离析,辽帝耶律宗真早逝,因长子耶律洪基才十四岁,只能传位给皇太弟耶律重元,以此稳固局势。

    虽然这样做让他这一系子孙就与皇位无缘,但耶律重元在国内的威望比耶律洪基高太多,为了国家不至于被覆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耶律重元登基之后,一边向南方大宋求和,一边整顿军务,平息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基本上辽国一夜之间从东亚最强,变为如今的二流国家了。

    不过即便是二流国家,也属于是第二梯队。

    因为大宋击败辽国之后,实力基本上跃居于超一流国家,而辽国以前最多算是个一流国家,现在则被打退到了二流。

    这就意味着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没有能与大宋掰手腕的一流国家了,甚至连二流国家都只有辽国一个。

    其余西夏、大理、高丽、日本、越朝,不能说是豪杰辈出吧,那也只能算是土鸡瓦狗,称個三四流的势力都勉强,实在是上不得什么台面。

    其中又以西夏和日本国内动荡最严重。

    日本在庆历八年年初,试图收回国内的矿产,有钱之后就向大宋遣使者,学习大宋的制度、技术、文化,以此提高国力。

    然而收回矿产就动了大宋的蛋糕,日本人还以为恭维大宋几句,让他们面子上过得去,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却不知道如今的大宋早就不是那个慷慨付出,养一群白眼狼的天朝上国了,而是以国家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为主旨,奉行的是大宋优先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朝廷动怒,虽然没有直接派大军进攻日本,可却派了两支海军舰队,总计一万人浩浩荡荡向着日本杀去。

    宁海军先一步抵达,大破日本朝廷的兵马,消息传到平安京,后冷泉天皇和藤原赖通都震惊不已,惊恐不定。

    如果宁海军用的是冷兵器与藤原季纲的军队厮杀半天,最终才击败藤原季纲,或许他们就不会这样,反而可能下定决心,举日本全国之力将大宋的势力驱逐出去。

    但整个过程实在是太诡异了。

    据幸存者描述,当时他们距离宋国的船队还很远,只听到无数声恐怖的巨响,接着上百个黑色的铁球从天而降,然后他们的船支离破碎。

    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顷刻间让他们的船队瞬间败亡,这与传说中的妖术有什么区别?

    因而在这种震慑之下,日本朝廷反而不敢有什么举措。

    在这种犹豫当中,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源赖义急于收服陆奥国,举兵与安倍氏交战,安倍氏一时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随即求助宋军。

    宋军便派出三百人的小队,在安倍氏的人带领下,仅仅一个回合,就在零死伤的情况下,把源赖义的两千多大军打得崩溃。

    要知道历史上源赖家父子在陆奥国威望极高,他一过来,安倍氏就摄于源赖义的名望而近乎投降。

    之后虽然安倍氏把源赖义击败,可实际上双方一交战,源赖义就击败了安倍氏,还击杀了安倍赖良,直到源赖义一路追击,长途跋涉冬季远征,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才大败而归。

    因此总体来说以源赖义在陆奥国的威望,想要击败安倍氏并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前段时间他们伏击了安倍氏派去支援陆朝的军队,缴获了大批武器铠甲。

    可以说这个时候源赖义在兵力、装备上都与安倍氏保持一致,再加上源赖义在陆奥国的名望,消灭安倍氏是迟早的事情。

    但宋军仅仅三百人,零伤亡,双方距离很远,又是一阵巨大的“砰砰砰”声响。

    据幸存者说,他们还看到了白烟直冒,随即正在冲锋的源赖义军勇士纷纷倒下,包括佐伯经范、藤原景季、和气致辅、纪为清等名将皆当场惨死。

    这一变故就更让后冷泉天皇和藤原赖通等人惊惧,亦是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还派出使者,希望能与马懋等人进行沟通。

    然而马懋他们不为所动,坚持等到大宋朝廷的命令抵达再说。

    很快到五月份,大宋朝廷的命令、谴责伴随着镇海军到达,消息传到平安京,后冷泉天皇等人就只剩下俯首听令的份。

    他们以极高的规格礼仪接待了大宋使者,因为除了大宋使者之外,海军还派了两千人护卫。

    这一路上日本接待的使者都心惊胆战,生怕触怒了上使。

    不过好在一路顺利,大宋朝廷的圣谕将日本天皇一顿臭骂,把责任全都归咎于日本背信弃义,不履行契约,咎由自取,并且逼着日本签订了各项条约。

    比如开放多地港口,允许大宋商人在日本国内经营、开采、承包矿产,割让对马岛归属于大宋领土,允许大宋商人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等等。

    对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倭国朝野上下并非没有反对的声音,因为这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利益。

    但日本高层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否则大宋镇海军指挥使周刚,宁海军指挥使马懋一声令下,就能让日本直接改朝换代。

    而且这些高层也未尝没有想到,签订这些条约,就意味着与大宋交往更深,他们就能想办法引进大宋的技术、制度,增强日本的国力,未来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

    因此在这种局势下,日本也只能被迫签订这项协议,史称“平安京条约”。

    七月下旬。

    当赵骏回到汴梁之后,也恰好宋日签署的条约送了过来。

    二十日早朝结束,赵骏回到了政制院内。

    他其实是十八号下午回来的,但恰好“立秋日”,宋时二十四节气当中有几个节气是要放一天假的,所以十九号不用上班。

    就干脆在家里休息了一天,到今天二十号才正式上朝,在早朝的时候汇报了黄河视察工作。

    至于李元昊的事情,他打算在政制院早会上说,下午再跟赵祯商议。

    没想到恰好小日子那边也有消息。

    “小日子这种就属于贱皮子,不狠狠地敲打一番就会上房揭瓦,现在给他揍一顿,就老老实实多了。”

    赵骏看着进奏院刚送过来的公文,笑着说道。

    晏殊抬起头道:“看来真如汉龙所料,倭国并没有胆量与我大宋全面开战。”

    “他们应该是想学勾践卧薪尝胆,但可惜的是现在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了,就怕他们尝着尝着,就只剩下苦了。”

    赵骏笑着摇摇头道。

    “汉龙接下来就是要扶持日本国内的叛乱势力,削弱日本国力了?”

    范仲淹扭过头来问道。

    赵骏笑道:“本身它那点国力也没什么好削弱的,主要还是要削弱他们天皇的权威。”

    “天皇的权威?”

    大家都把头探了过来,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不错,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自陈胜吴广起义,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就不乏无数起义者,挑战皇帝的权威。”

    赵骏解释道:“而日本万世一系,天皇的权威已经深入人心。即便造反起义,也不会消灭天皇自己做皇帝,最多就是利用皇权成为权臣,如果日本天皇的权威不被平息,那么这个国家终究难以被占领。”

    “那我们派人把他们的天皇灭了就是了,何必这么麻烦?”

    有人不解道。

    “岂不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乎?”

    还是晏殊聪明,立即联想到了一点,笑道:“如果是外敌入侵灭了天皇,以天皇在日本民间的威信,只会造成仇怨,以后统治起来更加麻烦,但如果是他们自己不断挑战天皇的权威,最终把天皇拉下马,天皇在他们日本民间的威望势必就会跌入谷底。”

    “不错。”

    赵骏竖起大拇指道:“还是拉日叔厉害,我就是这么想的。”

    正在这时政制院的大门外王守忠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宦官,他躬身道:“知院,诸相,最近天热,官家怕相公们中暑,特令我送来白凉粉。”

    “替我们谢过官家。”

    众人连忙说道。

    后面的小宦官就进来把白凉粉都放在每个宰相的桌上。

    这东西后世老少皆宜,《东京梦华录》就有记载,是用植物果胶做的,加入少许冰块,口感清凉,解暑必备。

    “官家现在在忙活什么呢?”

    赵骏的这碗是王守忠亲自端来,他前天回来已经很晚了,昨天又休息,已经三个月没见过赵祯了,便随口问了一下王守忠。

    王守忠笑道:“知院还不知道吧,官家最近正在金水河中以两台蒸汽机尝试发电。”

    世人皆知北宋汴梁有四条运河穿城而过,却不知道金水河直接穿过了皇宫后苑,是唯一一条宫内河流。

    只不过金水河靠近北宫宫墙那边,在观稼殿后面,那里也有一片小花园和树林,是妃子们平时嬉戏的地方,因此正常情况下他们没什么机会去河边。

    听说赵祯正在搞发电实验,赵骏笑了笑。

    科技树这种东西只要点出来其实就没什么难度,比如特斯拉在1831年发明了电磁感应,研究出了第一台发电机之后,五十年后,爱迪生就用六台蒸汽机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

    看上去花了五十年的时间,但实际上原理是一样的,没人做是因为建发电厂没意义。

    当时电力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作电灯照明。

    然而哪怕十九世纪初就有人发明了弧光灯,可照明持续时间还是非常短。

    直到爱迪生改良了碳化竹丝灯,让原本能持续照面400个小时的碳丝电灯延长到1200个小时,电力才有了商业价值。

    所以大宋建造发电厂简单,可制造电灯却很麻烦。

    哪怕赵骏知道竹丝电灯还是不行,应该用钨丝才能更持久,但受限于真空技术,以及另外一个主要原因,电灯照明事业一直得不到发展,发电厂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

    而这个原因就是——赵骏并不知道钨在古代的名字。

    这就导致在这个领域大宋还是两眼一抹黑,需要不断地试验各种材料,才能够找到钨丝。

    使得即便大宋很早就发现了电力,却一直无法让电力迅速应用于生活当中。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赵骏不是万能的。

    何况科学很多时候都是在偶然因素下产生,西方很多科学家还经常把科学当作神学和奇迹,想要把这种偶然变成必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仍然需要不断地去尝试。

    大宋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有人在给他们指引明确的方向,这样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不至于在未知的领域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如今之所以能够开始建造发电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化学院利用汞研究出了真空技术。

    同时经过多次试验,最终他们发现一种叫做重石溶解后的金属,在通电之后可以实现长时间的照明,并且光线并不强烈刺眼,与后世白炽灯一样。

    赵骏确定这重石应该就是钨。

    电力才算是真正开始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了。

    “辛苦官家了,替我向官家问好,官家的一切研究成果,将载入史册,成为大宋屹立于世界的基石。”

    赵骏说完之后,又道:“这句话要原封不动地转告给官家。”

    “是。”

    王守忠低眉顺目地应下。

    不知道为什么。

    每次知院这么夸官家,官家就总是动力满满。

    哪怕在王守忠看来,那些实验和研究都充满了未知和困难,官家都乐此不疲。

    分发了冰凉粉,王守忠等宦官就退下了。

    屋子里大家有的在拿白凉粉在吃,有的嫌太甜就动了一口,还有的则继续批改着公文。

    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他们这些宰相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堆积如山。

    虽然现在政制院主要还是制定方向,实际操作还是交由各部门自己去制定和规划。

    但在这种制度下,同样需要政制院把控方向是否正确,每天看各部门提上来的发展进度,亦是每日的任务。

    等大家嗦完了白凉粉,赵骏就站起来说道:“好了,该开会了,今天的会议很重要。”

    “何事?”

    “有趣,在汉龙眼里还有大事吗?”

    “这倒是让人好奇啊。”

    众人听到开会,便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开始站起身准备往会议室去。

    他们一边走一边笑着询问。

    赵骏见众人都好奇是什么大事,便微微一笑道:“西夏.该灭了。”

    刹那间,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在大宋,无法无天不错,请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