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成书

    次日,方临轮休,为了缓解疲惫、休闲放松一二,也出于让方父、方母、田萱从辛家之事中走出来的用意,一家人去看戏。

    一顺茶馆,今上午的剧目是《武松打虎》,下午,去听柳麻子说书,说的是《杨志卖刀》这一篇章。

    无论一顺茶馆的《武松打虎》,还是柳麻子说书《杨志卖刀》,本质上都有蹭《水浒传》热度的意味,但效果极好,无一不是火爆无比。

    看戏听书,红尘中的喧嚣热闹气息一冲,一家人心事尽去,都是高兴起来,午饭在外面吃,傍晚在回到西巷胡同。

    一天玩得有些累,晚饭草草吃了些些,便睡觉歇息。

    方临今晚写了半章《三国演义》,便就躺下,思量白日看戏、听书的火热场景。

    ‘资本主义萌芽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穷奢极欲,如杨举人宴席,元宵鳖山灯会,进入了所谓的‘盛世’,物质上极大丰沛,精神上的需求却还没有跟上,故而,如今新剧《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武松打虎》才会万人追捧;柳麻子说书,才会场场火爆。’

    时代浪潮中,这些人可能对自身成功,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方临却是清醒,总结着客观规律:‘顺易逆难,顺应大势的确事半功倍,所以,我选择书肆作为自己真正第一个产业,乃是再合适不过。’

    ‘如今,人脉也已足够支撑起一家书肆,白有董祖诰家关系,若能拉上蒲知府,就更无疑虑;黑有徐阔老,一些混混帮派他也能说得上话,这就差不多了。’

    轮休过后,回到轩墨斋。

    ……

    市场饥渴,当然有人看到商机,想拿出新的通俗填充市场,但时日尚短,最快也只能出短篇。如今通俗刚刚开放,这些短篇自然不成熟,比起《水浒传》就一個字烂,因此也更加重了读者对高质量通俗的亟需。

    怎么卷呢?

    三曰插画,有书商别出心裁,从在书中附了插画,这就更降低了阅读门槛,有些识字不多的普通百姓也能对付看了。

    而在这段时间,方临静下心来,写着三国,早晚习惯不改,去学堂、茶馆散步。

    方临只是要开一个书肆,不是什么暴利垄断市场,这些背景足够了。

    只是无论何种花样,都是在《水浒传》本身上做手脚,显然,书源短缺,已露趋势!

    二曰识语,比如,书香阁的《水浒传》版本,有识语曰‘是书也,刻已数版,悉皆为伪,辄求购古本,敦请名师,按鉴参考,再三核校,难字有音注,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这话是说啊,其余版本皆是为伪,我这个才是正宗,并请了名人检阅,正文中还有解读、音注、释意、增补,自己这版独一无二。

    每日早晚,方临出门散步,多有听到路人谈起《水浒传》,哪怕不识字的人,也可从戏剧、说书听到一二,《水浒传》无疑成为了淮安府城头条热门话题。

    一曰冠词,在书名前加上京镌、新刻、京本,吸引读者,但买回去一看,内容还是大同小异。

    方临、黄荻、柴一苇三个伙计明显感受到,因为店中没《水浒传》售卖,生意较往日冷清。

    ‘当下我还需要做的,就是等了,等《水浒传》风潮过去,读者饥渴;等《三国演义》写完;等这两月钱存够。’

    随着时日推移,渐有变化,城中《水浒传》充盈于市,同卖《水浒传》的书商都开始卷起来了。

    直到这日。

    方临终于写完《三国演义》第一部,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战黄巾英雄首立功’,到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百万字,分成四部正好。如今没有版权保护,这也是一个减少损失的方法。第一部质量发酵,传出口碑,再为我增添些名声,等后面三部发布时,势必更能深入挖掘潜力。’

    ‘嗯,还有一件事,我的用语不知是否合适,得找人润色一二,别人不放心,此事还得找董兄。’

    ……

    次日,方临请了一天假,去找董祖诰,说明来意:“董兄在备考,真是打扰了,不过此事,交给别人,我实在不放心。”

    “方兄客气,也不麻烦,说实话,我虽在应试,但一天中也不可能时时读书写文章,也要休息,看看稿子,就当劳逸结合了。”

    董祖诰说着,翻阅修改,因为本就是通俗,不需要过于引经据典,方临完成度也极高,只是更改少许字句,看过一遍就是完成。

    “方兄大才,此书写得好啊,不输于《水浒传》,依我之见,犹有过之……只是,后面……后面怎么就没了呢?唉,我说是为方兄润色更改,竟看入迷了。”

    他语无伦次,颇为激动,断言道:“若此书后面质量如一,方兄青史留名,必以此书也!”

    “董兄,不若我们联名?”

    方临不等董祖诰拒绝,就是道:“董兄为我润色、修稿,真正说来,也不算弄虚作假,更不必觉得过意不去,这也是借助董兄名声好卖书。”

    “我哪有什么名声?方兄抬举我了。”

    两人推让一番。

    最终,董祖诰还是道:“方兄真要想,书中提我一笔,写个润色即可。”

    青史留名啊,文人最高追求之一,他终究还是没能拒绝,因此觉得承了方临大人情,也因此更有了些主人翁,出主意道:“不比《水浒传》,《三国演义》方兄这个作者还在,冠言、识语就不必了,不过作序,方兄最好还是请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比如……蒲知府!”

    “此主意甚妙!”方临听了,笑着抚掌。

    他也有想过此时,请蒲知府作序,看似麻烦人家,欠下人情,可等将来《三国演义》流传开来,乃至青史留名,蒲知府反要承情了。

    这也是人情往来之道。

    ……

    这边,蒲知府今日,收到了师爷送来的对方临调查结果。

    他说是请方临随时上门吃饭,有此许诺,自然要调查一二,看方临是个怎样的人,再决定后续态度,是还了人情就到此为止,还是可以更加亲近。

    清平世道,官府力量极为强大,吩咐下去,方临很快被查个底掉,从小和村到淮安府城之事基本无有遗漏。

    “这么多?”蒲知府本以为,值得记录的没有多少,可没想到看着还挺多。

    “不错,我认为这些都有必要让大人看看,不得不说,方临此子是个人物呐!”彭师爷感叹道。

    “哦?能让你如此评价的人可不多见,我倒真要好好看看了。”蒲知府抚须笑着,翻阅看去。

    ……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XS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临夏不错,请把《临夏》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临夏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